這幾年的成長裡,或許會時常的參與小型活動帶個幾支的小喇叭與簡單的系統,日積月累的接觸,自然
熟能生巧,開始有增益的概念、開始有迴授潛在增益的印象,雖然並不知其中的道理,不過因為時常接觸
到工作類似的情形,自然的建立自己的一套工作邏輯,你會自己去找到安全的電平位置,以不迴授回最高
原則,擴大器不要紅燈,不要燒設備。
時間到了,然後會幫舞台主唱的有線麥克風,順線、八字線、避線、隱身上舞台、舞台問題排除、幫忙
輕衫薄衣的藝人別上小 mic、掛上接收盒、幫忙抓回授等技術上的學習與成長。這樣要好多年?三年吧,
差不多舞台上大大小小的鳥事都接觸了,所有碰到的人也差不多都認識了吧,你的心,面對事情也比較
定心定性了,開始被引導操作舞台監聽的混音平台了,你會開始去面臨調整過程的順序,什麼該調,
要怎麼調,你會心慌慌一陣子,挾帶著興奮與心虛的完成處女場,不管事後的袌貶,你滿心盡是期待另一
場類似的工作內容來臨………嗯,有種。
Art of Stage
舞台的技巧與經驗演變至今,幾乎每一位長時間有出場工作經驗的工程人員,每個人都有那麼自己的一套
流程與經驗。Pro sound,Live Sound 等網站也都貼過國際名人舞台監聽操作的心得,這只能更加證明一
件事,追攀於名人下,錯的也會變對的!當然,話要說清楚,不然誤會大了,有時候會是因為場子特殊的
狀況,當下工程師所調整的行為與原則其實是很不尋常的,然而領悟力過強的人或許就認定某些技巧就
一定是如何,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可以在某些地域的工作文化上,當你與他們接觸,你會發現做事與技
術的認知是無法相容的,最簡單的比喻,在人們見慣了舞台側面喇叭 ( side-fill ),都是擺在左右兩邊的
前緣,真的有人就認為這樣就是 side-fill 的架設,結果由他的認知去影響別人後,答案就變成是一個錯變
對的事實!另外大家已經習慣使用一只空箱子來當做這喇叭的架子,各位可知道一個空的容積是可以消除
低音的,我們用箱子是對還是不妥?那麼這樣的技術問題,在現今的演唱環境裡,就要考量到很多的事,
不外乎是費用、舞台的大小、舞台環境的影響、最後才是技術的考量!
這真的是背道而馳,唯現實的因素導致錯的不正確的,都變成對的與應該了!這真的很可怕與可惡的。
養成一個 sound man 種子,最怕的就是面對這樣的環境與問題,所以開頭我才說這必須是在有原則與理念
的公司,成功的培養一個正規 sound man,最後這位標準 sound man 成功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我也說過的,非經營人不知經營苦,入不敷出後,自然公司會轉向的,標準會降低的,所以現代的新新
sound man 在學習的路程上,正確的原來範本將會更難取得,也更難找到好的前者來提攜,因為有原則與
好的,不是退休了就是看破了台灣圈內,一笑解萬事啦!
但是我們真的不能這樣子消極下去,台灣這個圈子不能沒有台灣人啊,我們必須負起這圈子無形的一個
道德責任,不能讓未來都是外國人面孔的!
現今 sound man 幾乎沒有從基層到 On panel 是全部接受學習到的,所以會單方向精於某方面而已,
縱觀國內,從 Stage、FOH、Broadcast、Recording、Mixdown、Post Edit、Computer Edit 等,能樣樣都
通的實在是算不出來!那麼一定要全懂嗎?這要我怎麼回答?音響人是幹什麼的?駐足不前的學習心態
是怎麼產生的?我們把它剖析開來你會發現,任何的多媒體幾乎是分不開聲音這一層的,你可以閉眼聽音
樂,可以閉眼看燈光嗎?!
一般的新新人,當接觸到大型的、指標性的活動或是巡迴的案子,這樣的節目架構會讓工程人員加分的,
又因為相處久了之後,加上工作過程的順利,受到讚美與重視的機會增高,往往這就變成一般新新 sound
man 的引為權威與認為應該的準則,這學習的路程上變成政治為主,技術為輔,無形間當下即自己斷送
學習的空間,要挽回這樣的心態是很難的,因為即得的利益與擁戴下,人是很難頓悟的。
The Long Long Road……….
遵循正規,從學徒助理到舞台監聽操作,算算它應該花了你 6~7年了,成長的過程,新的設備誕生,新的
使用技術出現、新的物理宣告產生,如果有的基礎沒打好的,通常層面就到此為止,更難過的是當這樣
幾年下來累積的人脈與舊有技術,多少有些權威在圈子裡,就因為如此,當學習的瓶頸出現在自己的領域
上,或是長幼暢談時,新的科技與新的認知往往就被抹煞掉,這樣的問題,新的學子是無法適從的,
這樣的生態出現在國內的圈子裡最多,往往又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把正確的事情平反回來,這種被人說到
不行的科技以 PC 電腦音樂應用與數位平台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初說不好的老一輩人仕,現在不就打自己耳光一下了!這就是典型的台灣 EQ 成長障礙群 ( Emotional
Quotient ),說穿了,拉不下臉來,又不想被問了後講不出一個所以然,自然的新的事情在這些人嘴上絕對
不會是好的。吸收各方好的,前者們的經驗與技術,加上自己所能悟徹的,就會產生屬於自己的一套工作
原則,這是正面的,再接下來除了自己在公司的人群裡,地位開始重要了,同樣的將會真正開使踏上
FOH 這個檯子。
大、大、大!什麼都大!!
幾年下來的經驗讓你比較不懼於人群喧囂的影響,反倒是害怕沒人注意你!因此一個單純的節目活動,
開始會多帶設備,建立起龐大的FOH系統,陣仗不能輸!主調音台不能小,帶兵打仗人數不能少,初上台
的人,在現場混音的過程裡往往 ” 精神 ” 強調得非常好,這個精神即大小鼓強壯,Vocal明亮,其他的樂器
遠在天邊,想到才推起來,遇到樂器單點表演時,快速突顯!
調音台上通道的推桿有如波浪般的排列,一場節目做下來,所有的推桿幾乎都在推桿 0 以上,拜賜那系統
的建全強壯,沒有損耗多少器材,一次又一次的,你沒有出大的問題,更可憐的是公司也沒有人接替你,
開始比較大膽的操作現場的音壓值,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前輩在旁陪著成長,那麼這樣錯誤觀念不會一直錯
下去,到最後都沒有人講得動,也很難改正自己的偏見。
因為以咱們圈內的本位文化,到了這個層面往往沒人可以勸說的,也聽不下去( 你懂個屁 )!製作單位也不
知所謂好壞,因為一切的一切全在大聲中開始,大聲中結束了!
製作單位也在票房安全回本下,心情愉快,拍拍手。
問題
1、如果你在 30 ~ 40 公尺做到 115 ~ 117 dBSPL 的音壓時,如果你沒有設定功率 漸層,喇叭前面
___5 公尺的人會怎樣?你想過沒?
2、一個節目的開始與結束是有情緒的起伏,做到了嗎?
3、所有輸出環節有連接等化器的,你都去調整了!請問它們真的都需要調整嗎?
4、一個系統的建立後,在它們被定義前,是否真的要這麼多的資源?
5、組合了這麼多的設備,到底有沒有全都使用到?
以上只是簡單的整理一般初上場的 sound man 所會出現的通俗問題,你或許會否認,偏偏你是屬於被寫出
來的其中之一位!氣我吧,貶我吧,反駁我吧,我可以當成你們茶餘後,咒罵到一無是處的來幫你們成長
的人。當你在自恃天下無敵的時候,你有無冷靜想過,你是用誰的器材、誰的資源讓你成長的?
很難啦!在台灣的圈子裡,在台灣的民粹裡,人們的本位主義很難拿掉的,要改變並不是一天兩天就改好
的,最大的原因是本地人們得到一些技術根子後,往往就想要自我開創新的天地新的領域,這還算不錯,
也造就台灣商業工業技術往外衝。正面勝於負面的。
還有一種人,其心態是以寄居方式待在某上班地點,然後再去對外接案子,修資歷看世界,請仔細想想這
些沒有未來的生活方式只因為多了個周遊列國,享受出門在外,偏偏這樣的假象卻是羨煞多少新新學子!
誰願乖乖待在基本生活圈?這樣子的心態與時局怎麼教出好的人呢?
教育這兩個字在台灣本來就不是很成功的工作,學子在求學過程的一切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然後老師們、
教授們的天職就負責把學生考倒來突顯它們的權威!
過關畢業的學生出社會後,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所以要做這一行的人們肯定是冒險的精神
豐富,個人的音響興趣兼具,才能在這一行裡待下來。
往往經營者得到一個這樣的人才後,總是疼惜居多,這其實是不好的行為,會讓初上場的新 sound man
忘了自我,所以初期的種子栽培養成,心態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一項公司內部任務。
效果、效果、再效果!!!
Sound man 經歷的第二階段將會是花俏期,怎麼說?在一段時間下來,現場操作經驗值慢慢增加後,開始
把場子出問題的風險降低,當一個案子裡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時,開始會去想到怎麼的變化,來讓音樂
的內容更加豐富,於是乎又有一段迷失期的出現了。
有意無意的在人的聲音上加入殘響的效果,又突然得到某一方面的讚許,好啦!這下子每做一場節目,
那歌唱的效果比例增加得超多的,樂器的效果開始大膽的採用 chorus、Flange、LongRev、Short……….
無所不用其極,任一環節都必須有那 Compressor、Gate、激勵器啦、擴展器啦、真空管啦!凡是你能想
到的,我想都用上了,結果出來的聲音比早期那大聲時段還難聽!
然後又沒人點醒,有時候 sound man 就在這個階段自我低潮與漸漸淘汰,這真的是很可惜的,有時候甚至
是聽到某名人使用什麼什麼,公司有資源的就拿來擺上台,壓根兒都還不清楚這是做什麼的,好笑的是
碰巧就是有人會突然的哇!好利害哦!你用這個耶,不錯吧?聲音很好對不對?你的心一涼,面子問題,
嗯,還可以啦,沒什麼特別!?悲不悲?咱們的圈子。
問題
1、如果好好的音源表達出來,有必要畫蛇添足的渲染嗎?
2、delay 的通俗效果是大家常用的,能不能控制自己別從頭至尾一直用?
3、效果固然要加,問題已經聽到了不同感覺了,為何還要再加呢?
4、立體的效果表現過多有時是會影響到音像,在音頻上的干擾有無考量到?
5、Chorus、Flange 類似的仿效果,你了解其原理嗎?
6、效果器的Line Out通常有阻抗匹配的問題,他會造成噪音底層升高,你有去事先調整阻抗匹配的
___過程嗎?
7、效果器輸出有直接聲音與效果值得比例調整,他會影響舞台整個麥克風開放的回授潛在的增益
___條件,請問有考慮到嗎?
對於效果應用在現場的一些基本認識爭議性的問題是一般人們避談的,好!你不談,我來談,我就是要挖
掉這自以為的漏習!講難聽些,有些線上的 sound man,國民牌的 spx-990 有 TAP 按鍵都還不會用呢!
回題,有了一個這樣的輔助設備,在加與不加,或是加多少?它都已經在改變你的聲音了。
在導正的目的裡,我以客觀的說明來讓初學者理解一個效果的應用,你是做音響的,不是搞特效的!
殘響 ( Reverb )
為了使聲音的泛音能再延長些許,我門利用這電子設備來幫忙輔助聲音能夠得到這樣的感覺,在一個現場
的表演節目裡,很多的 sound man 都已經習慣在講話時是乾乾的聲音,然後唱歌的時候是溼潤的,你說他
是正確還是錯誤?這樣的教育就是老一代的經驗延續至今,這是不正確的,即表示非自然聆聽。
我們應該在現場正常的對話情形下,人聲必須有一個配合現場空間大小的自然泛音疊襯在後面,而這個
殘響的時間長短,就是sound man本身要去把它調整出來的技術,有時在談論中,你會發現有些人可以很
篤定的告訴你,這個效果要加到哪裡?然後數據調成什麼樣子,真的,不能這樣的告訴新新學子的,
這會誤判,會以為效果的設定調整是這樣子,這類的周邊應用是一個活的、善變的觀念,在告知引導新
人時,我們僅能引進門,不能一定一定是如何的。
延遲 ( Delay )
也是大家常用的效果之一,會在歌曲中針對歌手的聲音幫襯一個小的時間效果。這個延遲的效果行為,
在早期機器尚未那麼進步時,你必須清楚樂隊演奏歌曲的速度,藉由 Delay Time = ( 60 / 歌曲節奏速度 ) x
1000 ms,來筆記下來。現在已經不用再這麼的辛苦, 機器的進步讓我門直接就可以在設備上,利用機器
附與的 tap 的按鍵 or MIDI Control 來得到當下的時間速度。而這音樂的內容,一個 sound man 要了解的是
曲子是所謂的 3/4、4/4 拍子,或是比較特殊的音樂內容,這樣的感覺加進去是否得當?
一個 sound man 要能有這樣的判斷能力,或是與表演者溝通,如此在音樂的效果上,delay 的時間匹配才
會正確使用好,再來就是效果音相的問題,一般大家再使用這delay的效果,幾乎是所謂的 mono 音相,
或是立體的左一聲右一聲的感覺,在不多花錢與腦筋下,我們把它提昇聆聽的品質一下,通常在效果回來
調音台的通道幾乎是兩音路的架構,就類比模式,我們可以在效果器的內部,把左或右輸出的延遲時間
改變一下,例如時間假設是 850 ms,我們可以在其中的一個通道的時間改成 885 或 841ms 如此,這樣有
什麼好?這樣可以讓這delay的效果感覺,更能夠立體,與在整體上,有穿透的能力。穿透什麼?
怎麼解釋?如果你不去改變它,那麼聆聽起來就有如從中間音場來的聲音,當我們修改這個數據後,
聆聽就會不一樣了,這樣的調整方式與固定拍子內一左一右是不樣的感覺的,這樣的作法是一般的歌聲搭
疊的技術。新的 sound man 可以利用這種效果來讓自己的技術更近一層。
若是使用數位的調音台,那麼這個調整的動作就更加的簡單,操作者使需要把Delay的通道其中一道的
channel Time 修改一下就可以得到這樣的效果了。
效果的堆疊
當因為歌曲,或是想要再豐富一個效果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某種的效果器上,再去增加經過另一個效果
參數,例如在 vocal 的通道上、去同時開啟殘響、delay、Chorus 等效果,然而效果本身卻沒有彼此對應
到,那麼就會變成歌聲的原始音帶有殘響的泛音感,而delay效果卻是肝的原始時間而已,所以我要讓
delay 的輸出也能對應到殘響的效果,在這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作法,我們取一個通俗的操作方式,那就
是直接在 delay 通道上開啟送往殘響的 aux 通道路由,如此就能在使用上同時得到多個以上的效果。
有的效果設備他們的效果內部具有鏈接的功能,如Rev + Chorus + Delay…等,這些效果的應用有的很
方便,有的操作者必須先行設定一番才能派上用場。
就操作於時下的設備,能夠及時使用的機器有 :
Yamah SPX系列,TC M1、D2、2290、M-2000等,還有很多通俗的機種,這些效果器各人隨各人的喜好
去挑選購買與指定,都是能完成各位的工作的。
另外還有一些高檔的,然而就即時的操作上就必須事先調整一下的有 :
M-3000、Reverb 6000、EVENTIDE、Harmonizer、Lexicon 960L Multi、PCM-81,91等,這些設備的好
已經是不用去證明了,唯一你要操作它讓它在現場是一個有效的工具,那麼事先的修正與預調是這些高檔
機器必須去執行的一件事情。
在後者往往是我們現行這一行最大的弱點,因為在投資上這是一比很大的費用,加上效果器的更新序又是
那麼的快,對於投資人是一大頭痛的問題。最大的影響是直接減少了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所以一個 sound
man 的自我成長是有一些功課必須去成長的,例如去下載網上產品即有的,能提供說明的 pdf 檔案,來自
我的學習與瞭解,如此才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當有機會在工作場合上碰到了這樣的機器,才不至於慌了
手腳。不過依個人的工作經驗,一般廠家把這樣高檔的設備主動題供出來時,幾乎是為了把公司的陣仗與
門面優質化罷了!反倒是你在與硬體公司推敲設備過程中,踏踏實的開立好用實惠的設備,商家反而會很
高興配合與支援的。
噪音底層的注意
沒有多少經濟型的效果器是提供好的輸出匹配的選擇,大部份集中採用 TS、TRS 的連接頭,這也不是廠
家的錯,確定是一個 Line 電平輸出的設備,如果好些有 +4、0、- 10 dB 的切換開關,你如何的去調整到
適切的電平呢?一般基本作法,你可以先行 Bypass 你的效果器,然後輸入一個 +4 dB or -10 dB 的1 KHz
電平訊號,先將輸入端調整好,如果效果器是廉價的,輸入是沒得調整的,那麼調音台的路由 aux 輸出端
master 就必須調降下來。
百分之 99 所有的效果全都是採用 dBFS ( 數位滿刻度 ) 的顯示方式,因此操作者自然會去換算類比數位的
顯示位置,接下來是效果器回調音台通道的電平調整,同樣的這標準電平取得後,你必須敬下現場或是
使用監聽耳機來聆聽系統路由的白噪音值,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台的效果會有白噪音的提升,那麼多台
的使用將會是一個棘手的技術問題。
另外,效果器的輸入端是沒有什麼Head Room,所以我們操作它時,並不能以類比的心態來多送訊號給
個效果器,那是會造成嚴重失真的訊號輸出,會造成反效果的。
電源的連接
還有項造成困擾的技術問題就是電源,各位可以觀察那效果器的電源線,有的都是採用兩 pin 的接頭,
在插頭上有一接pin面積比較大的是地線端,如果你在多台的使用下,有其中一台反接後,它會造成電源的
干擾,所以事前的檢查接頭與電源接腳是必要的,另外就是效果器的電源,務必是與調音台所使用電源是
一樣的電相,然後連接距離能愈短愈好。
針對這一階段的 sound man,在操作現場混音效果使用,上述是一個基本的混音技巧,你或許有很多的意
見與想法,甚至是與上述的內容完全不符,那麼你或許是另有一套不同的操作技巧,我不會去反駁的,
不過這些基本的操作認知,在它開始改變成各人的技術面之前,這些步驟與注意事像是永遠不變的。
安全
走到這個層面的 sound man,已經是近十年寒暑了,肯定是經歷無數的大小場次的人了,在前面的過程
裡,該碰到的也都碰了,因此在處事上幾乎是小心與預備,那麼該安全什麼?小心什麼呢?
執行案子前會主動的瞭解系統了,會主動的要求系統,一切都是為了能有一個安全的組合來滿足演出,
這樣的行為是怎麼產生的?其實這是自然會從經歷上自己慢慢的改變的,因為多次操作下來,sound man
開始會發現要大聲,要有效果,的前題是要有好的設備組合,才能在繼續後面的。
在這個階段的 sound man,都會是一大堆的紙上作業,然後大會小會都是會,追著人家跑,深怕設備與自
己所開的不一樣,不管你是 Stage or Front of House 的身份,在這樣的階段裡,通常都會在系統組合後
努力的調整,不斷的把握時間去做音場、迴授、電平值的大小調整工作。
這是正確的,雖然調整過程是繁瑣的,有時候還會讓樂對老師不舒服,不過一切的種種,它會讓你在人們
的心中留下印象的,好與壞呢,全是自己的修為造化了,由於自己的學習與努力,在這個階段的 sound
man 幾乎都有一個不錯的正常的 IQ ( 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商,這就有如練功一般,這麼多年的修為得
來不易,想想,知道了多少東西,懂了多少的英文,走過多少的地方,認識多少的外地人,一點一滴的累
積,這就是功力,而自己也很珍惜這樣的得來不易。
所以事事項項都是仔細的,小心的,漸而漸之,累積的是在台灣音響圈子裡最少看到的一個人性的智慧
EQ。什麼是 EQ 呢?Equalizer??no no no,英文原文 Emotional Quotient感情商數,一個擁有高 EQ 的
人通常是情緒穩定的,不會因小事產生劇烈的波動,而且在產生情緒反應時,能夠恰當的處理自己的
情緒,對事與對人能有合理的想法,同時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寫得這麼容易!去身體力行才知道這麼的難,這是我個人至今都一直在修練的,如果是在別的先進國家
裡,或許很容易做到的,而這裡是台灣!凡是人的事就很辛苦的,我們就是要修這自我,修這個中庸。
在這個階段的 sound man 有時候所擔心的別人的評語好壞,明明自己是可以的,卻是心耽耽的,深怕哪一
個環節漏掉,整件事情就會毀掉一樣,其情緒甚至可以影響到旁人,我們來整理一下這樣的 sound man
成長心態,為何會如此?種種的表現行為在某一階段就會有某一種意識型態出現的。
1、與別的 sound man 一同工作,想要自己不漏氣,尤其對方是資深老外!
我們應該靜思一下,就是本身的歷練不夠,當與人一起工作,又節目內有優於本身節目的情形,我們應當
放下身段的,以學習的心態來相處,如此會比較寬心。畢竟在文化上與知識吸收上,我們就差人一截了,
何不 ” 永遠第二 ”,那麼當這樣的工作情形出現時,心情的調適反而會比較快速的進入狀況。
2、與別的 sound man 一同工作,卻是自己討厭的人!
這其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本位主意的化學變化,讓人很容易築起一道隱形牆,我們認真的來看這種事,
真的,個人的當下帥氣實在是幫不了整體的工作,大家都會說,就假一點的拜託,客氣些的暫時在一起,
忍一下就過去了,這是不是人性中很假的一個行為,在我們開始討厭一個人時,可否有去想到別人更是討
厭你!我們的 EQ 似乎是都沒有成長。
專業音響這種工作是群體組合完成的工作文化,自然會在一個場合裡聚集一群人,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完成
各自的事情,脾氣每個人都有的,它都有一個頂點極限的,如同音響的最最高峰值點,累積自己的 EQ,
峰值點的位置將會往後延伸,同樣的 IQ 就會增高的,雖說寫出來很快,要去成長這件事將會是無盡的
寒暑。
3、要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器材設備,心情就開始緊張不安,
前面提到的,在這個階段的 sound man 是小心的,理想的,凡事都在先前把這紙上的作業一直的演練與
規劃,然後在去與廠家、使用者溝通,如果這樣的要求與自己規劃的有不同之處時,不安全的感覺會在心
裡一步一步的提高,甚至影響到整個情緒。
那麼是否應該反問自己,是否自己瞭解的東西是這麼稀少,所學的怎麼與別人的都不一樣?為什麼別人是
使用另一種設備,為什麼別人的設計都與自己的不一樣呢?國際觀不夠,這真的是自我的學習過於貧窮,
在過去的環境裡沒有碰到大問題,沒有人敢反駁你,長久下來,不正確的過程也便成正確的了!
待有一天與比較先進的單位合作時,你會發現自己怎麼有如無用之人,更嚴重的是當別人在談的在討論的
是你無法參與的,那真的是很痛苦的,在這階段的,有的人是變了樣的成為嘴上技術高手!在台灣圈內
不乏這類人等,很多的新新 sound man 開頭若是就接觸到這類人,最後都會很悶的,技術成長會有很大的
問題。
4、表演場地的聲響環境不良或其他因素,猶豫是否一世英名毀於這場?
很多的年輕 sound man 因為工作環境的資源,快速造就了個人的工作地位與名聲,縮短了學習成長這一條
路,這好嗎?年輕的學習階段因緣際會的某些場合裡,即得到讚許,掩蓋掉成長中致命的問題,做事的
開頭就是要保有自己所謂的 ” 權威 ”,一個節目開始到結束,甚至是往後茶餘時間,你都還能聽到這類人的
埋怨當時如何如何,害它如何如何,一般啦,這類的sound man 只要是端上台,差不多都見光就死掉了,
但是未什麼他們還能夠生存?哦,就是上述的,他們會有公司的環境資源、加上嘴巴技術,另外是自己
微薄的技術來把自己撐在檯面上,這類人生活得很辛苦,以老闆為生活主軸,沒有自己的色彩,每天深怕
自己的地位消失,其實這階段變了樣的 sound man 在 IQ 與 EQ 的累積上是不錯的,只是用錯了地方了,
因為音響,我們可以延伸到生活的任一角落上,自己的生活一片天,若盡是慾望權貴,真的很辛苦的。
每個人年紀成長的每一段過程都有自己一段故事,從單純的一個音響學子,幾年下來,竟然是以這門技術
在養家活口,工作粗卑到全身骯髒的蹲在角落收線!比綑工還傷腦筋的疊車裝箱!細膩到比開飛機還稀
有,這大聲、效果、安全三階段裡,最怕安全的成長過程裡如果變了樣,那麼圈內就將再失去一位標準
sound man。
自然,自然
雖說資歷經驗隨著年紀成長,但不見得有了歲數的 sound man 就是自然位階人。自然只是在把這階段的
思維簡單表達而已,不過真的很貼切。這能解釋什麼?這類 sound man 不見得工作很多,圈內的風風雨雨
幾乎都碰到,甚至可以依其加入的當時,述說圈內音響年代的成長史。在台灣圈子裡,累積的工作、人際
資源,除了本身即有的工作外,還會有那火燒屁股的案子,老朋友拜訪的場子,難度高的會損聲譽的場子,大大小小的工作都會與你有關的。老音控變成了腰邊的錦囊。
在一般工作上,老 sound man 們變成會依廠家提供什麼設備,然後就做了,有的人會有一種解讀,認為
sound man 不行,懶啦,外行啦之類的說法,有心去觀察的人就會瞭解到,其實一個場子的建立,無論再
沒名的設備,只要是正常的只要是可用的,那就可以工作了。
老 sound man 們一路走來,碰多了這類的工作狀況,在接觸到設備後,結果論差不多都已經有譜了。
觀察老 sound man 的工作型態,外表看起來好像在玩,其實看他們東摸摸,西看看的差不多的,就是在
建立架構了。老 sound man 對於節目的感情起伏比較成熟,所以幾乎不是大聲取勝,適量的音壓增減也都
能瞭解到系統的極限在何處,有時去觀察他們調音台的等化參數,你會發現到有調整的不多,音場等化器
動到多少,如果有參數等化器,那幾乎是被用光的,一般的老 sound man 最喜歡 PEQ 的設備來修正自己
的聲音。
使用當下即有的設備資源來完成工作,幾乎是老 sound man 的做法,原因無它,既以成事實的現況,
就勿需談論之前應該如何如何的建設話題,該去發揮的智慧是如何的完成當下的工作,所以反而系統建立
快速,沒什麼須要去大幅修改,一個老 sound man 會去尊重一個廠家其本身的工作流程與技術的,無論
再怎麼的不依照自己的進度、校準方式等,廠家還不至於讓節目開不了場的,這個工作過程最大的技術面
反倒是人性 EQ 的應用,只要設被是正常的,沒有不能做的事,走到這個層面的 sound man,真的它無法
讓場子演出時,那早早在進場前就會全部瞭解了,不用事後再來因為所以的。
人們很喜歡談論與比較喇叭啦、設備啦、麥克風等等,老 sound man 們是針對這個東西的特性,然後去將
其應用在什麼地方,是的沒錯,好設備固然有其好的一面,唯也有其厭惡的一面,就是價錢太高,
並不是每個人都容易擁有,所以老的 sound man 大多是不會在一般場子裡去要求別人必須提供如何高階的
設備,還有通常這樣的 sound man 幾乎有其巡迴的場子或是固定的音樂場子之類,這方面有時候就會有
一些比較稱頭的裝備出現在系統裡,這種單挑式的使用都是因為節目裡的某些部份必須使用什麼樣的的東
西來達成結果,在整個事情的開始與結束全都是有什麼用什麼,不浪費,聲音的操作就把上述所提到的,
大聲、效果、安全這三個主項裡的精神全都貫徹後,自然就會出現在個人的修為上了。
以我個人而言,設備系統是正常的能用的,它就是好東西!任何音頻產品上市面上比比皆是,也買不完的
的,組合一套好用的系統是這個層面的 sound man 應有的本能,在有閒暇的時間裡,無形的教授新人更是
應有的社會責任。就一些工作經驗而言,通俗的四面表演台在室內時,它是最難讓 sound man 表達所謂
自然的組合。另外就是在國內看一看,真的沒有什麼樣的美工人員迄今規劃出一個好的四面表演台子。
與人耳及視覺成正確邏輯的標準台,大的會再增加後區的Delay Tower,這種的工作結構是大家時常接觸到
的,在這樣的生態下,一個 sound man 若有從基礎調校學習起的,那真的已經可以悟出很多的聲頻物理
技術了,這中間不乏對數、電學、溫度、量測應用、設計、組合、繪圖等生活工作,成長是無止境的,
學習吸收更是沒有停止時間表的。
_
|